对于张拉膜结构的某些内在特性不是了解得很清楚,缺乏有关的基本概念,由此做出的建筑设计往往未能发挥膜结构的内在优势。 例如2001年在我国上海建成首次在大型建筑上采用膜结构的八万人体育场雨篷和东方明珠码头屋顶这两个张拉膜结构屋盖工程中(见上图),昂贵的膜材仅仅被用作一种覆盖材料的替代品,未能发挥其结构作用。因此工作程序的不合理性导致了膜结构使用无法真正体现其中的优势所在。
因此,为了提高目前我国在张拉膜结构领域的建筑设计水平,必须从开始阶段就使建筑师参与到其中去,使建筑师们熟悉它的特性,了解它与传统建筑的区别,这样才能让建筑师对张拉膜结构建筑有个正确的认识,进而在设计中充分发挥它的优势,做出优秀合理的设计。
本文试图以张拉膜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具体应用及其形态构成为研究对象,从建筑学的角度来阐述张拉膜结构建筑形态的生成过程和影响因素,并由此建立了膜结构建筑评价体系。为此,本文的研究重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